重生之吳霸春秋

第557章 越人斷髮文身

阅读页设置
背色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字體

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

    正所謂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。

    慶忌又如何不知道這個道理?

    對於方言、文字、風俗習慣等,慶忌都可以允許當地的百越人保留。

    但是,吳國的語言和文字,必須要在百越之地推行。

    這是勢在必行的事情,母庸置疑。

    慶忌在群臣、宿衛的陪同下,登上舟船,領略了一下龍川的山川河澤的一些風貌後,又來到龍川縣的一處屯田區進行視察。

    南方越人居住的地方,建築物跟中原是大為不同的。

    眾所周知,居住形式與各族群生活的自然與經濟條件有密切聯繫。

    如塞北遊牧民族多住便於遷徙的帳篷。

    如上古之世,中原諸夏部落多住窯洞、半地穴或地面起建的平房。

    而南方古越部落則住類似巢居式的「干欄式」房子,即木(竹)結構的二層樓房。

    下層飼養牛、豬等家畜,上層住人,這樣可以防止南方氣候的潮濕和避開各種兇惡的野獸蟲蛇。

    存在即合理?

    不一定。

    只不過事物的存在發展規律,肯定也有一些道理。

    番禺、龍川一帶,定居的吳人也不在少數。

    自從吳國征服了嶺南之地,設置郡縣進行統治後,就開始不遺餘力的開發嶺南六郡。

    除了鼓勵黎庶進入嶺南之地定居外,吳國還將許多囚犯都發配到這裡,讓他們從此定居於嶺南,繁衍生息。

    所以,在龍川縣這裡,慶忌可以看見一些有著中原風貌的建築物。

    「大王,包括番禺、龍川在內,南海郡的大多數地方,生產出來的稻米,已經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了。」

    孫儷見到慶忌看著正在耕作的農夫,看得出神,就知道他的心裡作何感想,所以出言說道。

    因為,這實在是了不得的事情。

    越人和華夏人一樣,屬於農耕文明。

    只是千百年來,華夏人的農耕技術不斷發展,早已經脫離了蒙昧不化的形態。

    而越人則是還保留在最原始的階段,以農耕、漁獵為生。

    因為簡單的農耕,根本無法滿足越人土著的口腹之慾。

    連肚子都填不飽,他們又怎會一門心思的農耕搞發展?

    而吳國入主嶺南之地後,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,這是南海郡的大多數地方,都能在農業上做到自給自足的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「善。」

    慶忌旋即走到田壟之上,環視一周,看著正在農田上勞作的農夫,心裡是感慨萬千的。

    今時今日的嶺南,與當年泰伯奔吳時的荊蠻之地,有什麼區別?

    時值春耕,頂著悶熱的天氣,農夫們穿著短衣,正在農田上揮舞著鋤頭刨地,或者是驅使著耕牛犁地,或者是開一條水渠,以灌既農田……

    跟吳國本土一樣,嶺南之地的主要農作物是水稻。

    水稻就是南方的古越人最先馴化的。

    幾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,證明了吳越人的祖先,已經在種植水稻。

    而水稻的歷史發源地,則是在嶺南。

    大概是一萬兩千年前,英德的牛欄洞很可能是世界稻作的發祥地……


    「大王。」

   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慶忌就緩步走向農田的方向。

    原本還在農田那裡勞作的農夫,就連忙上前朝著慶忌行禮。

    被發配到嶺南的囚犯,與本地的越人,是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區別的。

    如百越人的膚色較為黝黑、精壯,甚至是裸露著上身。

    這百越人最顯著的特徵,莫過於「鑿齒漆牙」。

    這是越族人的另一習俗,是「鑿齒」(拔牙)。

    這種風俗習慣被稱作鑿齒、打牙。

    這是一種有意識地採用人工方法,拔除(或打、或敲)某些健康前位齒的行為。

    除了鑿齒漆牙外,越人最大的特徵,就是「斷髮文身」。

    越人的文身之法是「刻其肌,以青丹涅之」。

    斷髮文身,即是剪短頭髮與文(紋)身。

    它與「椎髻」、「披髮」類似,都是古代越人流行的髮式。

    「文身」即由於古代越人「習水」而避蛟龍,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。

    這是一種多功能的文化習俗,包含了部落標誌、圖騰崇拜和成人禮等多方面的文化含義,是帶有神秘色彩的古老遺俗。

    吳人和越人一樣,都屬於斷髮文身的族群。

    昔日太伯、仲雍居於句吳,「文身斷髮,示不可用」。

    不過,經過數百年的族群間的不斷交融,吳國的貴族,包括大多數的國人在內,在文化習俗上,已經偏向於中原,而非「斷髮文身」。

    相對於「去百越化」的吳人而言,百越人還保留著最原始的文化習俗。

    除了鑿齒漆牙、斷髮文身外,還有喜食蛤貝、雞骨占卜、契臂為盟、墟日趁墟等不同的風俗習慣。

    在這其中,墟日趁墟的風俗習慣,讓慶忌尤為親切。

    因為慶忌前世,原本就是guang西人。

    趁墟(趕集)這一習俗沿襲數千年不變,南方個別地方直到現代還依然流傳墟日趁墟習慣。

    「老人家,可否能將你頭上的斗笠,還有手裡的鏟子給寡人看看?」

    慶忌來到人群中,看著一個年近五旬,兩鬢斑白的老農夫,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詢問道。

    溫和有禮!

    這就是慶忌的態度。

    因為,慶忌也不敢保證,這些越人,究竟有沒有可能是自己的祖先……

    當然了,經歷了幾千年的不斷交融,華夏的所有族群早已經不分彼此,骨子裡都流淌著同一種血液。

    這是文化上的認同。

    「大王,請。」

    老農夫聽不懂慶忌所說的話語,不過有孫儷在一旁翻譯,倒是可以交流。

    慶忌隨即接過老農夫的斗笠和石鏟一看,仔細的端詳了起來。

    「大王,這嶺南之地的斗笠,款式跟中原,甚至是我吳國本土,都有所不同。」

    跟在一邊的孫儷介紹道:「西南蠻笠,以竹為身,而冒以魚氈。其頂尖圓,高起一尺余,而四圍頗為下垂。」

    「有笠如兜鍪,而頂偏,似田螺之tun,謂之螺笠。」

    慶忌聞言,不禁微微頷首。

    螺笠是斗笠的一種,但是並



  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
相關:  大秦直播間,開局讓祖龍答題  冉魏霸業    重生商紂,開局怒懟聖人女媧帝辛  斗羅之最強全職輔助  從火影開始降臨  異時空建設手冊  
同類最熱
搜"重生之吳霸春秋"
360搜"重生之吳霸春秋"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