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真是大昏君

第一百二十八章 炮彈的靈感,皇帝又爆粗

阅读页设置
背色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字體

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

    新造的火炮當然更先進,威力更大,但舊式火炮也不是全部拋棄,還能發揮餘熱。

    比如佛朗機,由於氣密性的原因,射程是硬傷,但射速卻是優勢。在近距離打霰…彈,殺傷力還是不錯的。

    所以,很多舊式火炮配上炮架和炮車,提高機動性,依然可以為明軍的勝利貢獻力量。

    朱由校也知道孫元化所說的產量比較保守,畢竟鑄炮的工匠少說也有六七百人,還能都鋪在一門炮的製造上?

    而鑄炮的流程,什麼鑄模、澆鑄、淬火、退火、打磨等等,朱由校也多少知道一些,要說一天全部完工,也不可能。

    所以,肯定是多門火炮或多道工序一起開始,最終的產量是以月計算。

    當然,細節不重要,朱由校要的是結果。而孫元化報上的產量,他還是能夠接受的,不耽誤遼東戰事就行。

    皇帝看似滿意,孫元化才偷偷地出了口長氣。他確實是保守地上奏產量,如果萬歲提高要求,他也能適當提高一下。

    而且,報的產量低,等到月底超額完成,豈不是更能令萬歲龍顏大悅?

    可如果吹大了,到時候完不成,往大了說可就是欺君之罪了?

    朱由校沒再詢問,而是拿了張紙,在上面畫了一會兒,笑著命孫元化上前觀看。

    躬身立在御案前,孫元化注目看著皇帝所畫的圖兒。

    朱由校指點著解說道:「朕今日給火炮裝彈,忽有所悟,便想出了這個東西。可以叫彈托,或許對提高火炮的威力有所幫助……」

    前裝滑膛炮的炮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比炮口要小。這可能是句廢話,比炮口大也裝不進去呀!

    但炮彈與炮管的間隙,按後世標準用語就是游隙太大的話,發射藥的氣體泄漏的也多。氣密性不好的話,肯定影響到炮彈的射程。

    另外,游隙太大還會產生一個問題,那就是火炮射擊的精準度。

    你想啊,炮彈在炮管中晃蕩,在火藥氣體的推動下,等於是磕磕碰碰地前進。在飛離炮口的一瞬間就會有個跳動。

    別小看這一點點的跳動偏離,射程越遠,偏離目標的距離越大。有句話怎麼說來著,大致意思是:槍口差一毫,目標差一尺。

    朱由校以前沒太注意這個問題,也是沒在近距離觀察過火炮,更沒親自去裝炮彈。

    今天是一時興起,卻引起了他的靈感,或者說是喚起了他腦海深處的記憶。

    所以,這不是朱由校的發明,而是他前世曾經在網絡上瀏覽過一眼,記得不是很牢靠的圖片。

    而所謂的彈托,其實也很簡單,就是在球形炮彈後面加了個圓形的厚木板。然後把兩者固定在一起,組成了一種新型炮彈。

    可別小看這個簡單至極的彈托,它可是能有效封裝火藥氣體的外泄,還能對空心榴彈起到一個緩衝作用。

    火藥氣體泄漏得少,炮彈得到的推力就足,射程就能更遠;同時,還提高了炮彈和炮膛的配合精度,儘量保證了火炮轟擊的精準度。

    鐵炮彈做得不夠精確的話,打磨起來多費勁兒;木頭板子,修起來就容易多了。

    「萬歲。」孫元化看著圖示想了想,不太確定地問道:「這樣固定在一起的炮彈,在空中會不會翻滾前進,影響精確度。」


    朱由校呵呵一笑,說道:「孫卿可以去試試。朕以為不會出現那種情況。」

    加裝了木質彈托的炮彈,由於鐵的密度比木材大,重心是靠前的。

    你可以想像一下羽毛球或是雞毛毽子,頭重尾輕使得飛行穩定,可不是翻著跟斗在空中花式飛翔的。

    說著,朱由校拿過鵝毛筆,又畫了個簡單的圖樣兒。

    「這塊厚木板能起到緩衝作用,朕以為大明重迫的炮彈就不必非鑄成厚壁的空心球形。」

    朱由校停頓了一下,筆尖晃了晃,大概是覺得畫圖說明白有些困難,又停了下來,繼續說道:「待朕做個樣品,孫卿便能看明白,造出來去試驗。」

    既然叫重迫,發射的炮彈也不必是球形,應該有個迫擊炮炮彈的樣子嘛!

    如果彈托還不能保持炮彈飛行的穩定,朱由校覺得加上小翅膀兒(尾翼)就肯定沒問題了。

    而作為大明頂尖的滿級小木匠,做出個木製的迫擊炮彈,還不是so easy!

    在朱由校看來,造出柱形薄壁加彈托,再加尾翼的炮彈。不僅比鑄造厚壁空心鐵球要簡單容易,還能多裝火藥、裝填碎鐵,提高爆炸的破片殺傷。

    孫元化雖然不是很明白,但皇帝讓他試驗過的東西,幾乎都成功了。所以,他躬身領命,準備回去就做試驗。

    朱由校又問了些兵器火藥局的其他情況,方才讓孫元化告退而去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戰爭雖然是當務之急,但朱由校的主要精力並不在此。

    這就是知人善任帶來的好處,有熊廷弼、袁可立、毛文龍在前方坐鎮,有那麼多忠勇將領在前作戰。他只要保證糧餉武器等後勤,偶爾再指點一下,就基本上能夠保證平遼的最後勝利。

    而與林丹巴圖爾的思路相近或類似,朱由校也是要「安內」,並將其的重要性放在平遼之上。

    這個「安內」沒有戰場上的硝煙瀰漫、殺聲震天,但複雜程度卻要勝過戰爭中的運籌帷幄、爾虞我詐。

    而且,這場「安內」行動將決定大明是振興國勢,還是繼續頹敗。

    如果失敗了,就算平滅了建奴,也會再有別的新生勢力成為大明強敵。

    世界就是這樣,國與國之間的競爭,不可避免,也是殘酷至極。

    即便大明不是為外敵所滅,不能「安內」的話,在小冰河期的嚴酷環境下,改朝換代也是朱由校所不願接受的結果。

    所以,興利除弊、改革進取,才是朱由校最為用心,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。

    而在改革中,最難的不是頒布政策、推出舉措,而是來自於人們的傳統的思想習慣。

    武學建起來了,新學也招生培訓了,但令朱由校感到不滿的,還是接受這些的人太少。

    軍隊需要炮兵教官,需要炮兵;朝廷需要經濟、技術人才。這些都是要以識字會算為基礎,或者說是從讀書人中進行培訓,最是快捷省事。

    但那些讀書人呢,如果從整個人數比例上看,可以用應者寥寥來形容。

    重文輕武,以科舉正途為尊,這些思維觀念的阻礙,令朱由校感到十分頭痛光火。

    已經在取消對生員的優待,就是想逼迫他們



  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
相關:  逆流伐清  一個人的抗日  亂世小民  南宋不靠譜  血路救贖  南宋英豪傳  大唐第一全能紈絝    王婿葉凡  重修升級之路  逆襲吧廠狗  我的飛行生涯  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  
同類最熱
搜"我真是大昏君"
360搜"我真是大昏君"
語言選擇